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艺术-教育——践行

----- 社会版

 
 
 

日志

 
 
 
 

从“中国达人秀”看个性的高贵  

2010-10-10 20:24:42|  分类: 文化创意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2010年10月10日 “新报"记者采访

从“中国达人秀”看个性的高贵

新报记者 朱渊 文 齐琦 摄

    但凡看过《中国达人秀》的人都明白,“达人秀”看得就是达人们五花八门的才能,各有特色、绝无雷同,而这也是有别于以往选秀节目的最大特点。昨日,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韩生在品评这一人气选秀节目时,就坦率指出:“《中国达人秀》让卓越的标准不再单一,不再是同一标准的竞赛,而让我们看到社会对个体价值的尊重和认同。正如一位德国的学者所说:这个时代‘有个性才会有高贵’!”

    《中国达人秀》本身展现的是一种观念的转变,这是昨日在接受采访时,韩生首先提及的。“从前的选秀都是在社会共同认知的标准下,给到一个展示平台让大家竞争。可《中国达人秀》不同,它没有一个共同的标准,而是每一个个体自我认知的标准。‘达人’代表着卓越和杰出,这种卓越原先是少数“杰出人士”的专利,但现在成为了大众都能争相获得的权利,这是一种思想解放的结果,因为其实创造力是每一个人都拥有的。”韩生坦言,《中国达人秀》让人看到的是对个体生命的尊重,是对个性价值的认识,这是它带给人们最重要的启示。

    虽说并非每集必看,但韩生却对《中国达人秀》中“达人们”无畏展示自我的精神印象深刻,“某种角度上说,自我展示是个人精神需求,这是超越功利化的自我实现。”和某些传统选秀节目中许多选手抱着“一夜成名”的理想在舞台上的艺术竞赛不同的是,“达人们”更多是按照自己的生活逻辑,按照自己的标准和方式,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很多都是底层的小老百姓,为了表演甚至都或多或少的会有付出,甚至可能丢掉工作,但他们义无反顾依然热爱这个舞台,这让我们看到了鲜活的个体生命的价值。

    韩生在采访中特别指出,严格意义上说,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遗憾就是没有经历过启蒙运动那样深入系统的思想解放过程的,对此“达人秀”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补偿,“它让我们认识到对每个个体生命的尊重。”而其实这种对个体化、个性化的追求也并不仅仅在中国有所体现,这应该说是一种世界性的潮流,韩生告诉记者他前不久接待一位德国柏林教授时,也发现过这一奇特现象,“那位德国教授说,过去他们要看一个人是不是高贵,就看他是否能讲一口标准流利的牛津音;但现在人们已经不这么定义‘高贵’了,甚至有学者指出,‘没有口音就没有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高贵!’其实这就是‘个性被强调’的体现。”

  评论这张
 
阅读(308)| 评论(7)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