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艺术-教育——践行

----- 社会版

 
 
 

日志

 
 
 
 

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成立  

2010-09-11 18:04:34|  分类: 文化创意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新民地铁》 9月10-16日第33期记者采访

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周六成立

2010年9月11日

 【按语:2010年9月11日,上海市创意工作者协会成立,在上戏剧院召开了首次会员大会,选举了理事会、主席团等机构。本人当选副主席。此前受托就此事项接受了《新民地铁》记者采访,特转载。】

 

今年,上海正式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授“设计之都”的称号,成为继德国柏林、英国爱丁堡、法国里昂、日本名古屋和神户、中国深圳之后,第七个以设计为主题颁授的创意城市。恰逢契机,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也将于本周六在上戏剧院召开成立大会,正式挂牌成立。作为协会的发起人之一,受协会筹建组委托,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韩生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很多老百姓把设计看成美术的一个分支,那么既然有了美术家协会,我们为什么还需要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呢?

韩生:“美术”二字的翻译来自日本,对应的英文是Art,而“设计”其实是一个有区别的概念,对应的英文是Design。艺术和设计,一开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最早的美术就是建筑、生活用品等设计和装饰。后来,艺术(Art)逐渐从日常生活中分离出来,更多的时候是超越生活、高于生活的,而设计(Design)更强调实用价值,是和现实生活直接有关,与技术进步紧密关联,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几乎每个细节中,关乎我们的生活方式。

记者:是不是就像世博会德国馆里对德国人生活用品的细节展示?

韩生:上海世博会德国馆平均每天排队时间都要超过4个小时,那么多人究竟看了什么?如果你以为是那个靠声音控制的“动力之源”金属球,那未免流于肤浅,事实上,德国馆最引人入胜的展品,是那些德国人生活中充满人性化设计细节的生活用品,小到杯盘刀叉,大到家电汽车、甚至房屋设计、城市规划,无一不独具匠心——这就是创意设计。

上海成为全球第七个设计主题创意城市,也预示着在“十二五”期间,乃至今后更长时间,创意设计必将渗透于上海的各行各业,成为上海新一轮发展的动力。也因此,我们需要成立自己的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

记者:那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具体是做什么的呢?

韩生:协会由从事创意设计领域的工作者以个人会员形式参加组成,将覆盖各个创意设计领域,适合创意产业范围的广泛性,将推进跨界交流合作和国际对口交流,积极开展学术研讨、设计大赛、专业咨询、人才培训、中介服务等工作,应企业和社会所需组织创意设计项目攻关和论证,建立创意设计成果向社会转让的通道与方式,促进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专利申请等工作,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

记者:目前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有多少会员了呢?

韩生:初期的会员有400多名。他们涉及的行业包括建筑、城市规划、园林、展示、平面设计、广告、新媒体、动漫、服装设计、首饰设计、化妆……充分体现了设计的无处不在。包括上大美院院长、上戏创意学院副院长、同济创意设计学院院长、上海世博会上海馆的总导演、水晶石多媒体公司设计师、等也是初期会员之一。

上海在我国率先建立的创意产业协会,是由机构与团体单位组成,其中许多个人成员也是创意工作者协会的成员。两个协会将产生互补效应,从不同角度推动上海创意产业发展。

记者:在推动市民对创意设计的认识上,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将有什么动作吗?

韩生:目前,我们有计划在明年举办首个上海国际设计双年展。它和我们已经有的艺术双年展不同,设计双年展将向市民们展示大家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设计,地铁车厢、站台、标识、把手、男女发型、你背的包……它不像艺术,需要你从日常生活中抽离出来去感受和思考它,设计就在你的生活中。我们想通过双年展告诉大家,创意的本质是对生活方式的改变,而不是生活的装饰。创意设计不是视觉装饰系统,它是一个行为系统。

记者:创意设计真的会改变上海人的生活方式?

韩生:实事上,城市的生活方式因不同的设计已经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就拿最日常的吃饭,肯定不仅仅为了解决饥饿。许多人很可能会到郊外去吃一顿,因为有不同的风味,更有不同的空间环境。

    为我一直认为,城市地位最终需要靠文化来体现。随着全球化趋势,经济科技迅速发展,城市发展模式趋同,我们的城市个性正在迅速消失。什么才是上海独特的魅力?趋同的经济发达肯定不能为城市带来个性,而只有文化和创意才是体现城市魅力和吸引力的,未来的城市一定是多元的。上海历史上就是容纳力很强的多元文化形态,需要发挥这样一种多元的文化环境优势。经济性的和技术性的功能可以复制,而文化是未来的城市魅力和地位的核心竞争力要素,相信创意设计会是其中最具活力的一环。

记者 周修怡

 

  评论这张
 
阅读(885)|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